让河南人民因孝而幸福,让中原大地因孝而美丽!

您的位置:首页 > 孝贤地理

孝贤地理

弘扬孝道文化 构建和谐清丰

浏览次数:    发布时间:2019-05-31 16:22:23

 

   02.jpg

      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,冀鲁豫三省交界处,总面积828平方公里,可耕地面积82万亩,辖3镇14乡,503个行政村,总人口66万。清丰,古称顿丘。春秋属卫,汉置顿丘郡,曹操曾任顿丘县令。唐大历七年,因境内有隋孝子张清丰门阙,朝廷析顿丘、昌乐(今南乐县)之四乡置县,钦定为清丰县,沿袭至今,已有1200 余年的历史。“忠孝出于孝悌之门”,唐代名将顿丘人南霁云平定“安史之乱”,断指罢宴,壮烈殉国,在原县城北关外,建有南霁云庙,与张清丰祠遥相呼应,清丰因此而“忠孝贯城”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是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和发祥地,一代伟人邓小平和老一辈革命家宋任穷、王宏坤、杨勇、苏振华等曾在此战斗、生活和工作,在“清丰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”保存有大量的革命史迹,对研究我党、我军的历史,继承革命优良传统,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具有重大意义,被誉为“中原红都”。清丰人民自古勤劳善良,崇尚孝道,行孝敬老蔚然成风,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孝子之名命名的县,有“孝道之乡,礼仪之邦”的美誉。

 

 

清丰孝道文化渊源 

 

  清丰物华天宝,民风淳朴,孝道文化积淀深厚,孝亲敬老,代代相传,孝道文化贯穿于整个历史长河,已成为延续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。 
上古时期,清丰位于被考古界公认为“中华龙乡”――濮阳的中心区,是黄帝、帝喾、颛顼、尧、舜等华夏祖先们重要的活动地区。舜继尧位、孝行天下,“孝感动天”的故事当之无愧地被列入“中华二十四孝”之首。 
春秋时期,孔子周游列国至卫都(顿丘一带),广传“仁孝”,生活于卫国的孔子弟子子路、闵损等,深受孔子孝道思想的感化。“子路负米养亲”、“鞭打芦花”的孝道故事广为流传,分列《中华二十四孝故事》之二、之七位。清丰孝道文化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,并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。 
自秦代以来,历代官修正史立有《孝义传》,以孝齐家、以孝治国,极力推广孝道的教化。 
汉王朝提倡“孝治天下”,设立了察举考试的孝廉制度。西汉儒学家、易学家顿丘人京房,孝闻四方,初元四年被举为孝廉。东汉时期,鲁峻、曹操因举孝廉,而任顿丘县令,成为清丰孝行的一代典范。 
晋人吴猛,生于东郡(古顿丘一带),留下了“恣蚊饱血”的千古佳话。 
南北朝始,“不孝”被列为“十恶不赦”大罪之一,进一步推动了华夏民族孝道文化的发展,对于巩固清丰孝道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 
隋顿丘人张清丰,终身以打烧饼为生,虽一世清贫,但他善待双亲的孝行,在当地广为流传,开皇年间被举为孝廉,为侍双亲终未出仕。后人为纪念他,将所在地更名为“清丰店”,并建祠立碑。唐大历七年,魏博节度使田承嗣,以县境有隋张清丰孝子门阙,遂表奏朝廷钦定以“清丰”之名为县名,延续至今。 
宋元时期,孝道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问题,完全进入了社会道德规范的范畴,做到了家喻户晓,深入人心,已发展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华夏传统文化。 
明清时代,朝廷也极力提倡孝道,昭示其尊老敬贤的教化。在清丰一带,关于孝道与崇老的文化和习俗,则有更为丰富的文字记载。如在清光绪年间,清丰瓦屋头葛氏“割肉孝姑”,朝廷匾“纯孝可风”,并对时任县令、村官晋爵;柳格乡后士子元村的刘永之,为使其父魂归故里,往返清丰、新疆,步行数万里,历时四年有余,其孝行轰动了朝野,朝廷 “万里归亲”御匾以彰其孝;纸房乡大什字村赵文炳,因无力厚葬双亲,为解心中之愧不断为父母坟茔添土,日积月累,堆积而成“赵氏孝子坟”。2002年,我县韩村乡出土的唐代孝子张德琰为其父母敬造的弥勒佛像,为清丰孝道文化提供了又一古老的历史佐证。 
伴随着清丰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类的繁衍生息,孝道已逐渐积淀和内化为人们深厚的心理情感,成为了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和普遍的伦理道德,进而形成了浓厚的清丰孝道文化,她穿越千年时空对清丰大地乃至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。 

 

 

 

孝道文化对清丰的影响 

 

  清丰因“孝感动天”、“子路负米”、“万里归亲”等孝行故事的广泛流传,使人们对孝道故事耳熟能详,无论年纪古稀的老人,还是稚气未脱的孩童,都能或多或少地讲出一些清丰孝道故事。历史上先后涌现出了以张清丰、刘永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孝顺人物,其孝道理念深入人心、代代相传,使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美德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。 
在唐代,顿丘城设有“广孝坊”,明代在县城南关外建有“隋孝子张公祠”,清代在县城建有“清贤祠”,以列表乡里孝贤名士,倡导尊老敬贤的道德风尚。 
建国初期,周总理曾对外国记者说“我国中原地区有个孝子叫张清丰,后人为了学习他,把他去世之日,即农历的十月初一定为‘孝亲节’。所谓‘孝亲节’就是孝敬父母双亲,却不同于你们西方仅过‘母亲节’。”二十世纪九十年代,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来濮阳视察,路过清丰县时,看到了张清丰孝子亭,对我县保护和传承孝道文化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。 
清丰孝道文化及保留下来的部分历史遗迹,在见证时代风雨变迁的同时,还在继续发挥着旌表古人,劝人行孝的重大现实价值。它不但对于研究隋、唐以来中原地区孝道文化的发展、沿革提供重要的历史佐证,而且对当今全社会形成尊老、敬老、爱家、爱国的良好社会风气,依然发挥着独特的教育和感化功能,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 

 

 

弘扬孝道文化的做法 

 

  (一)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孝道文化建设力度加大 
为做好我县的孝道文化工作,加强孝道文化的软硬件建设,打造清丰孝道文化品牌,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,精心组织,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,以宣传、文化、广电、史志办、档案局等部门为成员的孝道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。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,实行跟踪问责。做到有人管事,有人办事,形成党政主导,责任单位齐抓共管,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。在2007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,明确提出了规划建设孝道文化园,县委、县政府把孝道文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,逐步加大孝道文化建设投入。  

   (二)广泛开展孝道文化活动 加快孝道文化建设步伐 
特别是近年来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县委宣传部、县文明办、县文化旅游局、县文联、县妇联及各乡镇党委、政府,组织了 “孝道文化”宣讲队,利用宣传标语、广播、文艺表演等形式,多次举办了“弘扬孝道文化、构建和谐清丰”的大型宣传活动。采取“自上而下宣传、自下而上评选”的办法,在全县广泛开展了一系列的以敬老孝老为主题的“好媳妇”、“好婆婆”、“当代孝子”、“五好家庭” 、“和谐平安家庭”、“孝道文化进校园”、“文明家庭” 等有益活动。对县、乡、村评选出来的典型孝道人物事迹,在电视台、大河清丰网、报刊等媒体,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。大力倡导尊老、敬老、助老的社会传统美德,使社会不良风气得到了有效遏制,新风俗、新观念得到了褒扬,城乡“当代孝子”、“五好家庭”、“文明家庭”、“好媳妇”到处涌现。形式新颖,灵活多样系列活动的开展,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,推动了家庭和谐、社会文明进步,突出了清丰孝道文化特色。 
  (三)挖掘整理孝道文化资源 积极开展孝道文化学术研究 
清丰县委、县政府始终把孝道文化建设,做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,积极做好孝道文化的传承工作,组织成立了“清丰孝道文化研究会”,开展了史料搜集、走访调查、科学论证等一系列卓有成效地工作。县有关部门组织专家、学者、民间文学工作者,多次召开孝道文化学术研讨会,对孝道文化进行探讨和研究。民间文学“清丰孝道传说”相继被清丰县政府、濮阳市政府公布列入首批县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近日被河南省政府公布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由国家红学研究专家唐孝方同志编写的《清丰孝道文化研究资料》一书已出版。国家三级编剧万锋伟同志创作的大型古装戏《张清丰》,已搬上了舞台。“中华孝亲敬老之星”、“河南省敬老之星”、感动清丰“十大人物”刘章顺同志编写的《思念到永远》及原县人大主任齐鸿飞同志编写的《母祭》一书等均已出版。 
  (四)孝道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进一步加强 
清丰县各级党委、政府历年来十分注重孝道文化遗址及实物的保护与开发,包括孝道文化古遗址、古墓葬、古建筑、石刻、近现代孝道文化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历史上各个时代的重要实物、艺术品、图书资料以及口头传说、民俗活动、祭祀礼仪等,对所有的孝道文化资源登记造册,实行了规范化档案管理。如为了使清丰亭“孝子碑”得到有效的保护,1989年,在县城西北隅,对隋孝子张清丰碑进行重修并建“清丰亭”,后被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96年,在县城东北角竖立了唐将南霁云石雕像,在清丰亭内立隋孝子张清丰石雕像与之相呼应。2006年县政府筹资,对清丰亭、张清丰雕像等孝道文化遗址进行了维护和修缮。清丰孝道文化遗址,是祖先创造并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,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并传承给后代子孙。 
在新形势下,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,是贯彻党中央提出的“以德治国”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,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。我们将大力弘扬清丰孝道文化,积极做好保护、开发和利用,进一步推动清丰孝道文化的传播,提升清丰孝道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,为弘扬孝道文化、构建和谐清丰做出不懈的努力!(来源:网络来源)

更多+ 孝贤之星
联系我们
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

地址: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北段98号
河南省文学院1楼
联系电话:0371--65700819
邮箱:hnsxwhcjh@163.com